教學大綱表 (108學年度 第1學期)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勿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避免觸法。
課程名稱
Course Title
(中文) 經濟地理學
(英文) Economic Geography
開課單位
Departments
事業經營學系
課程代碼
Course No.
B2140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曾裕淇
學分數
Credit
2.0 必/選修
core required/optional
選修 開課年級
Level
大二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Course Pre-requisites):
課程概述與目標(Course Overview and Goals):美國西岸的矽谷是聞名全球的高科技技術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區域。迄今,提到矽谷,仍是許多創業家、管理者與工程師心之所向的創新基地,但是卻很少人詢問究竟為什麼是矽谷?特別是熟知美國區域發展的人會知道,其實早在1960年代以前,美國東岸的波士頓128公路地區早就已經是全球電晶體發展最成功的地區(而當時矽谷的聖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是農業區,以杏樹與胡桃果園著名),那麼究竟為什麼西岸的矽谷會在1970年代開始快速崛起、1980年代趕過東岸的波士頓地區,取得全球電腦產業領導的地位,到2010年後仍然持續是世界上最多創新投資的地方?上述,即是一個經濟地理學的問題。

本課程的內容,在狹義上是要幫助同學解答像是上述這個有趣且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背後其實呈現了經濟地理學這門學科的獨特與專業性,以及其基本主張:經濟地理學認為要理解所謂的經濟發展,僅用傳統的經濟學的數學模式,或是用統計分類已有的經濟數據是不足夠的,無法解釋很多經濟發展與產業發展的真實情況,因為經濟情況是發展在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現實國家、產業與社會中,所以要理解經濟與產業發展,必要的是要理解全球經濟發展的歷史、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政治、制度、社會乃至文化與意識形態。上述這些不同條件的理解與分析(理論的建構與辯論)才是可以精準的說明為何經濟得以發展的要素。換言之,經濟地理學課程是用新的視角與理論分析工具來論證經濟發展的真實樣貌。

在廣義上,本課程會帶領同學初階的進入經濟地理學領域。第一部分,在全球政治經濟上,課程會從歐洲、北美與日本的工業化開始談起;接著談20世紀前期全球的經濟發展與核心國家的發展模式(如美國20世紀前期的泰勒主義與福特主義);再談二戰過後,經濟全球化的地理區域分工(1970年代OECD國家的經濟成長危機,因此產生了新國際分工,這也正是為什麼台灣可以在全球電子與電腦產業擁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以及談新國際分工受惠的南韓、台灣的產業發展和國際連結等等。第二部分,則介紹影響全球經濟空間的幾個重要因素(理論分析的工具),例如全球商品鏈、科技與聚集、國家(state)和跨國公司。最後,則會介紹與台灣和中國有關的經濟地理學研究案例。

在實務上,本課程有以下具體效益。若同學未來希望進入產業或是新創事業(成為管理者、經營者或是經理人),學習經濟地理學的視角,可以讓你具備策略分析的能力,例如你可以回答一個產業究竟可以到哪裡發展(問題涉及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勞工、政治與文化)?產業可以在什麼層次上與哪一個歐美地區連結,以及利用哪些優勢與劣勢與之連接?又或是一個產業如何選擇要西進到中國的哪一個地區,又或是南進到哪一個東南亞國家?再者,若同學未來希望繼續升學與擁有當前跨領域研究的優勢,學習經濟地理課程則是你最好橫跨經營管理學、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和人文地理學的起步,你將有豐富、多元領域的理論觀點(perspective),展現學術研究的優勢。
文獻雲端硬碟: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0B8Y7x4SxDTticjJZTFJYZUFhX00?usp=sharing
教科書(Textbook) 1. Coe, N., Kelly, P. & Y. Yeung (2013), Economic Geography: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Malden: Blackwell.
2. Knox, P., Agnew, J. & L. McCarthy (2014), The Geography of the World Economy. London: Hodder Education.
3. Rivoli, Pietra (2006), The Travels of a T-Shirt in the Global Economy: An Economist Examines the Markets, Power and Politics of World Trade. Hoboken, N.J.
參考教材(Reference) 1. Saxenian, A. (1994),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中譯本:彭蕙仙、常雲鳳譯,1999,《區域優勢:矽谷與一二八公路的文化與競爭》,台北:天下遠見)
2. Dicken, P. (2014), Global Shift: Mapping the Changing 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Los Angeles: SAGE.
3. Clark, G. L., Gertler, M. S. & M. P. Feldman (2000),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課程大綱 Syllabus 學生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單元學習活動
Learning Activities
學習成效評量
Evaluation
備註
Notes

No.
單元主題
Unit topic
內容綱要
Content summary
1 導論  導論與課程概要(回應課綱問題:說明矽谷崛起的經濟地理學觀點)
 邱念圈、工業區位理論
 1950年代後:前沿的經濟地理學
理解經濟地理學的發展  
2 理論概述 I 地理學取向的經濟圖像
 理解到用經濟學觀點來理解「經濟」的限制
 認識經濟地理學中的重要概念
以貧窮為例,理解經濟學跟經濟地理學看待經濟情況的差異視角  
3 理論概述 II 地理學觀點看經濟
空間
地方
尺度
再現
理解用地理學的觀點看經濟  
4 工業核心區域的演化  歐洲的工業化
 北美洲的工業化
 日本的工業化
理解工業核心區域的發展  
5 經濟活動的全球化  福特主義的危機
 追求彈性化(flexiblity)
 新福特主義下的全球化型態及過程
理解核心國家企業的危機因應  
6 核心經濟體的空間重組  促成都市及區域變遷的脈絡
 核心經濟體的空間再結構
 舊產業空間(old industrial spaces)
 新產業空間(new industrial spaces)
理解全球經濟跟空間(地理)密不可分的關係  
7 邊陲經濟體的轉型及工業化  邊陲國家工業化的背後動力
 EOI:以外銷帶動工業化
 邊陲國家工業化的地理空間
 中國的崛起
理解邊陲國家工業化的背後現實動力與策略:加工出口區、跨國投資的型態、區域連結及產業演進、產業的空間集群  
8 理論概述進階:不均發展  了解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原理
 視不均發展為資本主義系統邏輯下的結果
 對不均發展的認識與資本主義下的空間生產結合
結構性與系統性地思考資本主義不均發展的過程  
9 必修課期中考 必修課期中考 必修課期中考  
10 經濟地理期中考 經濟地理期中考 理解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11 經濟的論述:“經濟”真的存在嗎?  了解 “經濟”是一個歷史和社會建構的概念
 更廣泛地去理解經濟,認識到經濟與非經濟過程的界線其實是模糊的
 了解經濟過程如何以各種帶有權力的方式被再現
從經濟學簡史中去理解:經濟計量學興起後,只有可被計量的現象才會被視為經濟活動的理論不足 《美國工廠》紀錄片  
12 理論工具:全球商品鏈  介紹商品鏈及其基本組成
 依商品鏈的結構和地理來察知商品鏈的差異
理解如何利用「全球商品鏈」理論工具分析經濟發展  
13 理論工具:技術和聚集  呈現某些科技的進步何以超越空間和時間
 了解鄰近性對很多不同的經濟活動依舊有作用
 了解科技變遷與對地理的影響
 空間收斂技術
 聚集的經濟基礎與決定因素
 
14 理論工具:國家(誰控制了經濟:公司還是政府?)  了解國家和超國家組織如何形塑經濟過程
 認識全球經濟中不同種類的國家
 辨識全球化時代裡國家角色的改變
 理解國家的功能
 當代國家的種類
 
15 理論工具:跨國公司(全球公司如何串聯?)  了解廠商如何組織複雜的全球活動
 探究跨國公司採行的多樣組織形式
 評價公司在全球發展上的先天限制
 跨國公司的構築基礎
 跨國公司和新國際分工
 公司間的關係:國際外包、策略聯盟和合資企業、授權和合作協議
 
16 經濟地理:台灣與中國案例 新竹科學園區 理解實際台灣與中國產業聚集與生產網絡案例  
17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教學要點概述:
1.自編教材 Handout by Instructor:
□ 1-1.簡報 Slids
□ 1-2.影音教材 Videos
□ 1-3.教具 Teaching Aids
□ 1-4.教科書 Textbook
□ 1-5.其他 Other
□ 2.自編評量工具/量表 Educational Assessment
□ 3.教科書作者提供 Textbook

成績考核 Performance Evaluation: 期中考:40%   問答:20%   報告:40%  

教學資源(Teaching Resources):
□ 教材電子檔(Soft Copy of the Handout or the Textbook)
□ 課程網站(Website)
扣考規定:http://eboard.ttu.edu.tw/ttuwebpost/showcontent-news.php?id=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