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審計學 (英文) Auditing |
開課單位 | 事業經營學系 | ||
課程代碼 | B3240 | ||||
授課教師 | 孔令明 |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年級 | 大三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已取得初會 學分者 | |||||
課程概述與目標: 以審計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方式表達,同時輔以國內審計公報,使無審計經驗之同學對審計學有整體的概念。 | |||||
教科書 | 蔡信夫等編譯,審計學原理,第6版,2021,台北:新陸書局. | ||||
參考教材 | 李宗黎、林蕙真等,審計新論,第10版,2018,台北:華泰文化.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第 一 章 審計理論與實務 | 1.審計的意義和類別 2.我國審計的重要機構與團體 3.會計師專業 |
審計基本概念 | |||
2 | 第 二 章 審計準則和查核報告 | 1.審計準則 2.查核報告 3.標準無保留意見查核報告 4.關鍵查核事項 |
審計準則及查核報告種類 | |||
3 | 第 二 章 審計準則和查核報告 | 5.繼續經營有關之重大不確定性 6.強調事項及其他事項 7.修正是意見查核報告 8.其他情況下的查核報告 |
審計準則和查核報告 | |||
4 | 第 三 章 品質管制、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 | 1.CPA firm的品質管制 2.CPA職業道德規範 3.CPA法律責任 |
會計師事務所品質管制、會計師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 | |||
5 | 第 四 章 查核證據和工作底稿 | 1.受查者主張或聲明 2.查核證據 3.查核工作底稿 |
審計證據和查帳工作底稿 |
|
||
6 | 第五 章 重大性、查核風險和不實表達 | 1.重大性 2.查核風險 3.財報不實表達 4.導因於舞弊的不實表達 |
審計查核風險與受查者不實表達 | |||
7 | 第 六 章 查核業務展開和查核規劃 | 1.接受委任查核財務報表 2.財務報表查核規劃 |
查核規畫 | |||
8 | 第 六 章 查核業務展開和查核規劃 | 查核計畫執行 | 查核業務 | |||
9 | 期中考週 | 學習成效檢視 | 期中測驗 |
|
||
10 | 第七 章 了解受查者及其環境和內部控制 | 1.了解受查者及其環境 2.內部控制 3.內部控制缺失的溝通 |
瞭解內控 | |||
11 | 第 七 章 了解受查者及其環境和內部控制 | 1.公司治理 2.與受查者治理單位的溝通 |
了解公司治理 | |||
12 | 第 八 章 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之辨認評估與因應 | 1.風險評估程序及相關作業 2.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之辨認 3.查核人員對所評估風險之因應 4.首次受託查核案件 |
重大不實表達風險 | |||
13 | 第 八 章 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之辨認評估與因應 | 1.會計估計與相關揭露之查核 2.對法令遵循之考量及因應 3.對舞弊之考量及因應 4.集團查核之特別考量 |
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之因應 |
|
||
14 | 第 九 章 資訊科技系統環境下之審計 | 1.資訊科技與其影響 2.與財務報導有關之資訊系統 3.資訊科技之風險及評估 4.資訊科技系統環境下之其他考量 5.網際網路與審計 6.電腦濫用與詐欺 |
資訊科技系統環境下之審計 | |||
15 | 第 十 章 審計抽樣 | 1.審計抽樣的基本概念 2.控制測試的審計抽樣 3.證實程序的審計抽樣 |
審計抽樣 | |||
16 | 第 十一 章 完成審計 | 1.研討承諾和或有事項 2.查核期後事項 3.企業繼續經營之評估 4.關係人之關係及交易 |
完成審計 | |||
17 | 第 十二 章 銷售及收款循環之查核 | 1.銷售及收款交易循環之性質 2.銷售及收款交易循環之控制測試 3.銷售及收款交易循環之證實測試 4.電腦連線之銷售及收款交易系統 |
銷售及收款循環之查核 | |||
18 | 第十三章 取得及支出循環之查核 | 1.取得及支出循環之性質 2.取得及支出循環之控制測試 3.取得及支出循環之證實測試 4.應付帳款之查核 5.預付款項之查核 6.無形資產之查核 7.電腦連線之取得和支出交易系統 |
了解取得及支出循環之查核 |
|
期末報告 | |
19 | 期末報告 | 期末個案報案 | 期末個案報案 |
|
教學要點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