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攝影學 (英文) Photography |
開課單位 | 工業設計學系 | ||
課程代碼 | D2700A | ||||
授課教師 | 姚彥廷 |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年級 | 大一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 |||||
課程概述與目標:1.景物視覺化的過程演練 2.影像的形成 3.創意的表現 4.數位攝影技術探討 5.專題影像之表現 | |||||
教科書 | 鄒春祥,攝影實務,全華圖書,2013. | ||||
參考教材 | 1.Bryan Peterson著/謝凱蒂 譯,拍照前先學會看,天下文化,2012. 2.文喆珍 著/林建豪 譯,圖解拍照原理,不求人文化,2014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1.影像從傳統到數位 | 1.相機的基本結構 2.相機成像原理 3.常用的相機 4.認識感光元件 |
1.相機的基本結構 2.相機成像原理 3.常用的相機 4.認識感光元件 |
|
|
|
2 | 1.影像從傳統到數位 | 1.相機的基本結構 2.相機成像原理 3.常用的相機 4.認識感光元件 |
1.相機的基本結構 2.相機成像原理 3.常用的相機 4.認識感光元件 |
|
||
3 | 2.視覺化 –數位影像的畫質設定 | 1.數位影像的構成—像素與位元深度 2.光與色的由來 3.色彩的數值化 4.數位相片的畫質與檔案格 |
1.數位影像的構成—像素與位元深度 2.光與色的由來 3.色彩的數值化 4.數位相片的畫質與檔案格 |
|||
4 | 2.視覺化 –數位影像的畫質設定 | 1.數位影像的構成—像素與位元深度 2.光與色的由來 3.色彩的數值化 4.數位相片的畫質與檔案格 |
1.數位影像的構成—像素與位元深度 2.光與色的由來 3.色彩的數值化 4.數位相片的畫質與檔案格 |
|
||
5 | 3.攝影基礎知識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
6 | 3.攝影基礎知識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
||
7 | 3.攝影基礎知識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
8 | 3.攝影基礎知識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1.相機的對焦模式 2.認識曝光值 3.曝光的控制 4.景深的控制 5.動態範圍 6.測光模式 |
|||
9 | 期中測驗 | 期中學習成果回顧 | 了解並熟記相機使用操作原理 |
|
||
10 | 4.拍攝操控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
||
11 | 4.拍攝操控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
12 | 4.拍攝操控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
13 | 4.拍攝操控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1.曝光三要素—快門、光圈、ISO 2.拍攝模式的選擇 3.鏡頭的認識與應用 4.白平衡的設定與應用 5.閃光燈的應用 |
|||
14 | 5.影像的組成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
||
15 | 5.影像的組成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
||
16 | 5.影像的組成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
||
17 | 5.影像的組成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
||
18 | 5.影像的組成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1.構圖的視覺溝通 2.構圖的觀念 3.色彩的組合 4.拍攝的角度 5. 認識Camera Raw 增效模組 6.創造性影像的技術延伸 |
|
教學要點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