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普通物理學實驗 (英文) General Physics Laboratory |
開課單位 | 機械與材料工程學系 | ||
課程代碼 | G1710D | ||||
授課教師 | 黃提銘 吳瑞卿 | ||||
學分數 | 1.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年級 | 大一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高中物理與數學,初等微積分 | |||||
課程概述與目標:1.了解儀器功能與使用方法,訓練實驗工作之基礎技術 2. 驗證物理定律 3. 訓練分析,思考,表達能力 | |||||
教科書 | 大一普通物理實驗 (上冊) 作者:楊肅銘,吳瑞卿,龍行天,李梅華,黃提銘 2020 年 8月出版 |
||||
參考教材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課程介紹 | 1. 介紹本學期的內容與注意及規定事項。 2. 基本量測介紹。 |
1. 瞭解本學期學習內容與注意及規定事項。 2. 認識基本量測。 |
|
|
|
2 | 長度與曲率測量 | 1. 介紹:游標尺、螺旋測微器與球徑計原理。實驗數據的不準度表示法。 2. 實做部份:(1) 學習不準度表示法。(2) 用游標尺測物體長度、圓筒內外半徑。(3) 用螺旋測微器測金屬線直徑與薄片厚。(4) 用球徑計測球面半徑。 |
1. 瞭解:游標尺、螺旋測微器與球徑計原理。實驗數據的不準度表示法。 2. (1) 會數據的不準度表示法。(2) 會用游標尺測出物體長度、圓筒內外半徑。(3) 會用螺旋測微器測出金屬線直徑與薄片厚。(4) 會用球徑計測出球面半徑。 |
|
|
|
3 | 剛性係數。 | 剛性係數: 1. 介紹 (A) 剛性係數的定義,(B) 扭轉實驗與扭擺運作的原理。 2. 實做部份:以 (A) 扭轉實驗,(B) 扭擺實驗測剛性係數。 |
剛性係數: 1. 瞭解 (A )剛性係數的定義,(B) 扭轉實驗與扭擺運作的原理。 2. 會以 (A) 扭轉實驗,(B) 扭擺實驗測出剛性係數。 |
|
|
|
4 | 楊氏係數、表面張力。 | 楊氏係數、表面張力: 1. (A) 介紹楊氏係數的定義與儀器運作原理。(B) 介紹表面張力的定義與量測方法。 2. 實做部份:(A) 以光槓桿測金屬絲的楊氏係數。(B) 以張力計測定液體的表面張力。 |
楊氏係數、表面張力: 1. 瞭解 (A) 楊氏係數的定義與儀器運作原理。(B) 表面張力定義與量測方法。 2. (A) 會用光槓桿測出金屬絲的楊氏係數。(B) 會用張力計測出液體的表面張力。 |
|
|
|
5 | 力學平衡。 | 力的平衡: 1. 介紹 (1) 熟悉力的合成與分解,(2) 剛體靜態平衡下的合力矩。 2. 實做部份:求出 (A) 共點力平衡時的合力,(B) 非共點力平衡時的合力與合力矩。 |
力的平衡: 1. 瞭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2) 剛體靜態平衡下的合力矩。 2. 會找出 (A) 共點力平衡時的合力,(B) 非共點力平衡時的合力與合力矩。 |
|
|
|
6 | 熱學。 | 熱學實驗: 1. 介紹 (A) 熱功當量與用電熱法求出的方法,(B) 用混合法測金屬比熱的原理。 2. 實做部份:(A) 用電熱法求熱功當量,(B) 用混合法測金屬比熱。 |
熱學實驗: 1. 瞭解 (A) 熱功當量與用電熱法求出的方法,(B) 用混合法測金屬比熱的原理。 2. 能完成:(A) 用電熱法求熱功當量,(B) 用混合法測金屬比熱。 |
|
|
|
7 | 期中複習與檢討 | 期中做重點複習、整理與檢討。並安排部分內容由同學上台講解或舉行期中考。 | 瞭解已學過的重點、整理與檢討。學會上台講解的要領或舉行期中考。 |
|
|
|
8 | 實驗補做 | 讓學期當中請假未到或尚未完成實驗的同學補做。 | 讓學期當中請假未到或尚未完成實驗的同學補做。 |
|
|
|
9 | 期中考 | 學校集中期中考暫停一週。 | 學校集中期中考暫停一週。 |
|
||
10 | 演示實驗 | 1. 滾動實驗 2. 光熱轉輪 3. 迴力車 4. 蛇擺 5. 牛頓擺 6. 旋轉椅。 |
1. 滾動實驗:瞭解轉動慣量對滾動的影響。 2. 光熱轉輪:瞭解氣體動力論 3. 迴力車:瞭解動位能的轉換 4. 蛇擺:瞭解擺長與週期相位的關係 5. 牛頓擺:認識彈性碰撞 6. 旋轉椅:認識角動量守恆。 |
|
|
|
11 | 重力加速度。 | 重力加速度: 1. 介紹:自由落體下落距離、單擺、Kater複擺擺動週期與重力加速度的關係。 2. 實做:分別以 (1) 自由落體下落距離,(2) 單擺擺動週期,(3) Kater複擺擺動週期測量重力加速度。 |
重力加速度: 1. 瞭解自由落體下落距離、單擺、Kater複擺擺動週期與重力加速度的關係。 2. 以 (1) 自由落體下落距離,(2) 單擺擺動週期,(3) Kater複擺擺動週期測量重力加速度。 |
|
|
|
12 | 波動 | 1. 介紹 (1) 管樂器的駐波頻率與氣柱長之關係。(2) 弦樂器的共振頻率與弦粗細及張力之關係。 2. 實做部份:以 (A) 共鳴管測出空氣中的聲速,(B) 找出弦的共振頻率。 |
1. 瞭解 (1) 管樂器的駐波頻率與氣柱長之關係。(2) 弦樂器的共振頻率與弦粗細及張力之關係。 2. 會以 (A) 共鳴管測出空氣中的聲速,(B) 找出弦的共振頻率。 |
|
|
|
13 | 碰撞。 | 碰撞: 1. 介紹:(1) 碰撞恢復係數與動量守恆,(2) 動能守恆,(3) 動能損失律。 2. 實做:(A) 找恢復係數,驗證動能與動量守恆,(B) 完全非性碰撞驗證動量守恆與找出動能損失律。 |
碰撞: 1. 瞭解:(1) 恢復係數與動量守恆,(2) 動能守恆。(3) 動能損失律。 2. 找出:(A) 碰撞的恢復係數,並驗證動能與動量是否守恆,(B) 由完全非性碰撞驗證動量是否守恆與找出動能損失律。 |
|
|
|
14 | 轉動力學。 | 轉動力學: 1. 介紹轉動慣量的定義與儀器運作的原理。 2. 實做部份:以旋轉台測物體的轉動慣量。 |
轉動力學 1. 瞭解轉動慣量的定義與儀器運作的原理。 2. 能做出:以旋轉台測物體的轉動慣量。 |
|
|
|
15 | 諧振。 | 諧振: 1. 認識:(1) 彈力常數、掛重與週期關係,( 2) 阻尼振盪。(3) 軟體使用。 2. 實做部份:(A) 求彈力常數與週期,(B) 彈簧串並聯的彈力常數,(C)由阻尼振盪找振幅變化與週期。 |
諧振: 瞭解:(1) 彈力常數、掛重與週期關係,( 2) 阻尼振盪。(3) 軟體使用。 2. 能找出:(A) 彈力常數與週期,(B) 彈簧串並聯的彈力常數,(C) 由阻尼振盪找振幅變化與週期。律。 |
|
|
|
16 | 期末複習與檢討 | 期末做重點複習、整理與檢討。並安排部分內容由同學上台講解。 | 期末做重點複習、整理與檢討。並安排部分內容由同學上台講解。 |
|
|
|
17 | 筆試與實做測驗 | 筆試測驗含實驗原理、內容及注意事項。選擇部份精華內容做為實做測驗內容。 | 筆試測驗含實驗原理、內容及注意事項。選擇部份精華內容做為實做測驗內容。 |
|
||
18 | 期末考 | 由於學校集中期末考暫停一週。 | 由於學校集中期末考暫停一週。 |
|
教學要點概述: |
核心能力 | 期末考 | 期中考 | 實驗 | 其他評量 | 問答 | 報告 | 上機測驗 | 平時考 | 作業 | ||
核心能力一 | 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的能力 | 1/10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核心能力三 | 執行機械與材料工程實務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現代工具之能力 | 4/10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4 |
核心能力五 | 專案管理、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1/10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核心能力六 | 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 | 3/10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3 |
核心能力七 | 認識時事議題,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 1/10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