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多元文化 (英文) Multiculturalism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學組 | ||
課程代碼 | G4150 | ||||
授課教師 | 陳淑敏 |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年級 | 大二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 |||||
課程概述與目標:全球化跨國人口流動對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認同帶來重大挑戰,多元文化現象與相關議題,已成為社會科學研究與討論的重點。在這樣的趨勢與衝擊下,人們面對多元文化現象時應具有甚麼樣的立場?公民應具有什麼樣的多元文化理論觀點與素養?又或應透過公民培養和行動參與,強化怎樣的多元文化敏感? 鑑於從落實多元文化社會和國家的面向而言,仍需強化學習者對於多元文化社會中差異群體的有感連結,以能夠從點、線、面,自觀點到實踐,進而對於多元文化社會脈絡下的公民角色有所學習與貢獻。因此,本課程在教學規劃與實施歷程上,將以臺灣族群發展脈絡為起點,帶領學生從族群關係和觀點,來認識臺灣多元文化之整體面貌;期許大學校院學生對於這些議題能有更清晰概念、採取積極行動,並積極回應至國際社會中的普世價值的進展。 為了延伸學生對於學習主題的真實社會脈絡之連結與行動,本課程以「新移民群體」的特殊性和多元文化政策之國際發展經驗為起點,規劃了講授、參訪、踏查、討論、公民記者的知識生產和傳播等學習歷程。希望幫助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差異接納、尊重、肯認等,能有深刻體認、關懷和採取行動,同時,也對多元文化社會及其相關理論有反思與批判,發展有關多元文化議題與思維的相關素養。本課程主要目標如下: (一)提供清晰的多元文化議題知識觀點,協助學生瞭解多元文化研究中的群體組成與爭議、掌握多元文化主義的核心價值與行動方向。 (二)從多元的群體觀點,增進學生瞭解多元文化社會、政策及衝突的可能發展;透過多元的議題探索,促進學生掌握族群融合、多元尊重、開放包容和自我認同等價值。 (三)藉由公民記者的實作,使學生建立自身對於文化認同及尊重差異的重視,並開拓學生具有全球視野和本土行動實踐的多元文化素養。 (四)引導學生體認自身的公民角色及其與社會的連結和行動,培養學生多元文化關懷和實踐之知能與態度。 | |||||
教科書 | |||||
參考教材 | 1.Kivisto, Peter著,陳宗盈、連詠心譯(2007)。多元文化主義與全球社會。台北:聯經。 2.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臺灣社會。台北:巨流。 3.Kymlicka, Will著(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與公民權。台北:左岸。 4.黃淑玲、游美惠主編(2007)。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台北:巨流。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課程介紹、學習目標、學習參與、實作成果和學習成效評量之說明 | • 介紹課程學習目標與成果 • 討論課程主題與作業要求 • 課程參與歷程的說明 • 說明學習評量實施方式和基準 |
• 學習歷程的焦點和進度、學生資料表、建立群組 • 個人作業:一張圖和一則新聞(雲端資料夾) |
|
|
111.02.22 |
2 | 文化與多元文化的認識 | • 文化的分析概念、構面和影響 • 文化的重要性 • 發現與分析日常生活的多元文化議題 • 文化偏見、文化衝突、文化震撼、文化歧視、種族仇恨 • 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內涵、核心議題 |
• 教學實踐計畫的介紹、研究倫理的說明 • 課後閱讀:原鄉人 • 分組作業:一張圖和一則新聞(雲端資料夾) • 心智圖 • 前測問卷 |
|
|
111.03.1 |
3 | 臺灣是多元文化社會嗎?我們怎麼變成多元文化社會的? | • 〈唐山過臺灣〉 • 殖民歷程的影響 • 漳泉械鬥 • 戰後移民潮 • 各階段構成與背景 • 移民族群關係的演變 |
• 原鄉人Q&A |
|
|
111.03.08 |
4 | 多元族群生活回顧與評析 | • 無言的山丘 • 多元族群衝突的困境 • 多元族群共同生活的可能性 |
• 影片評析 • 學習單 • 課後閱讀:最後的獵人 |
|
|
111.03.15 |
5 | 臺灣的原住民文化運動與文化肯認歷程 | • 〈福爾摩沙的起源〉 • 人口與族群分布 • 語言和文化差異 • 社會組織 • 物質文化 • 祭典儀式 • 原住民族的文化維護 |
• 最後的獵人Q&A • 【組成異質小組】組織和建立異質構成的小組學習團隊 |
|
|
111.03.22 |
6 | 美國、澳洲的原住民政策與議題 | • 〈南十字星下的故事〉 • 澳洲紐西蘭原住民歷史、政策與議題 • 紐西蘭原住民歷史、政策與議題 • 美國原住民歷史、政策與議題 |
• 多元文化學期主題報告議題研討 |
|
|
111.03.29 |
7 | 國際原住民發展經驗與困境的評析 | • 〈鯨騎士〉 • 議題研討 |
• 影片評析 • 學習單 |
|
|
111.04.05 婦幼清明節停課 |
8 | 臺灣新住民的形成與發展 | • 〈不要叫我外籍新娘〉 • 新住民在臺灣的發展背景和社會影響 • 新住民的主要構成 • 新住民的適應、同化 • 新住民的尊重和社會參與(語言、教育、媒體) • 新住民文化認同與表現的困境 • 阿紫紀錄片(83mins) |
• 主題報告-議題確認和大綱研討 |
|
|
111.04.12 |
9 | 期中考週 | • 停課不停學 | • 主題報告-大綱確認,小組學期報告問題與架構與Amy線上討論 | 111.04.19 | ||
10 | 國際多元文化發展脈絡與政策 | • 〈所謂的西方世界〉 • 法國同化政策 • 英國文化多樣性政策 • 荷蘭文化整合論 • 德國新移民多元文化政策 • 美國多元文化困境 |
• 學習單 • 公民記者報導查找 |
|
|
111.04.26 |
11 | 公民記者平台認識與規劃 | • 公民記者平台認識 • 公民記者平台重要議題和影響案例之分享 • 公民記者平台影音製作流程 • 專題研討 |
【公民記者報導文稿撰寫】執行議題實作之一 • 繳交主題大綱 |
|
|
111.05.03 |
12 | 新移民女性焦點座談與交流問答 | 【面對面座談】多國籍新移民女性至教室分享其在台灣的生活概況與文化經驗 • 印尼、緬甸、泰國、越南 |
【公民記者報導文稿撰寫】執行議題實作之二 |
|
|
111.05.10 |
13 | 公民記者實作 | • 校外田野調查與影像紀錄實作 | • 學習單 |
|
|
111.05.17 |
14 | 外籍學生來台經驗分享 | • 國際學生焦點座談會議 | 【公民記者報導文稿撰寫】執行議題實作之三 |
|
|
111.05.24 |
15 | 臺灣多元文化實踐的重要論述、政策 | • 二次大戰後的族群關係 • 公共領域和媒體傳播 • 文化和語言的優勢、壓抑和解放 • 教育機會與資源的落差 • 族群社會地位的結構化與突破 • 族群政治和社會福利平等的制度 |
• 街頭訪問單 |
|
|
111.05.31 |
16 | 學期成果報告I | • 多元文化議題發表 • 自我評分 • 同儕回饋 |
【公民記者報導文稿撰寫】執行議題實作之四 |
|
|
111.06.07 |
17 | 學期成果報告II | • 多元文化議題發表 • 自我評分 • 同儕回饋 (紐約黑幫) |
【公民記者報導文稿撰寫】執行議題實作之五 • 後測問卷 |
|
|
111.06.14 |
18 | 期末考週 | • 重要多元文化概念的檢視與評估 • 學習成效評估(含紙筆測驗和實務作品) • 整體學習經驗的回饋與反思 |
總結性評量 | 111.06.21 |
教學要點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