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Course Title |
(中文) 全球化與公民素養
(英文) Studies On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Citizenship |
開課單位 Departments |
通識教學組 |
課程代碼 Course No. |
G4180 |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
陳淑敏 |
學分數 Credit |
2.0 |
必/選修 core required/optional |
選修 |
開課年級 Level |
大三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Course Pre-requisites):無 |
課程概述與目標(Course Overview and Goals): 我們已經進入了所謂的全球化時代,你/妳是否已經意識到了呢?而在全球化時代下生活的我們,究竟應該具有哪些知能或技能,才能算是一個配合時代潮流的全球人類呢?還有,你/妳日常生活中的氣候、食物、疾病、就業機會、婚姻關係、抗爭或戰爭,都已經或多或少受到全球化力量的影響了。這門課程即將帶領你/妳一窺堂奧,我們從大同大學的教室出發,一步步地走向開放的、無限的全球世界之中。歡迎您的加入。
我們可以這樣說,自1990年以來,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地方化(localization)交織的現象,已成為當代社會文化的重要特徵。傳播科技和資本主義被視為是帶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國際社會或主權國家均處於時間和空間壓縮的狀態,人與人之間接觸頻繁,利益關係休戚與共。由政治和經濟體系間的運作看來,市場邏輯、資源開發、資訊科技使用和生態保護等演變與進展,正挑戰著傳統民族國家的權力,而步入所謂全球化的時代。在此情勢下,各國培育現代公民的重點,更需積極回應各種全球性的議題與挑戰,如:國內和跨國間的人口快速遷移、原住民和少數族群權利意識的覺醒、政治結構的瓦解與重建、女性社會角色的變遷、全球化經濟的影響與工作型態的轉變、資訊和傳播科技的革命、世界人口的持續膨脹、新社群型態的產生等。
處於全球化脈絡下,個體公民權利和權力不再只是參照國族概念而衍生的論述,相對地說,個體的生活選擇和自我認同的形塑,成為公民身分考量的範圍之一。亦即,在維持或追求個體之公民政治權以及不同族裔或群體在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上的各種權利外,給予人們更多的選擇和自主,與伴隨而來的責任和義務。那麼,如何透過教育的過程,讓人們能夠深切肯認自己做為全球公民的角色,對人類未來發展的「共善」之追求,將是無可迴避的共同責任。在這個前提下,如何透過提升公民素養,促進社會整體的良善以及公共領域的成熟,乃是本課程主要關懷所在。有關本課程主要目標說明如次:
(一)帶領學生瞭解全球化的成因、演變、現象與所引發的諸般效應或風險,以提昇學生具備分析與掌握全球化社會中,各種政治、教育、經濟及文化變遷的知能與思考;
(二)引導學生體認自身的公民角色,以及此公民角色在全球層次的參與形式或行動選擇,以增進學生在公民身分上的認識與實踐;
(三)透過相關課程活動的安排或參與,以增進學生對於全球議題或事物的親近經驗,以能從具體的生活脈絡中關切及履行自身的全球公民角色。
(四)引導學習者從結合社會真實議題之問題後,透過具體的社會行動方案,連結與發展學習者和周邊社區友善的互動經驗。 |
教科書(Textbook) |
|
參考教材(Reference) |
1.孫治本(譯)(2005)。U. Beck著。全球化危機-全球化的形成、風險與機會(Was Ist Globalisierung?)。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2.Bauman. Z,著,張君玫譯(2001)。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台北:群學。
3.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著,林祐聖、葉欣怡譯(2005)。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台北:弘智。
4.Held, David, McGrew, Anthony, & Goldblatt, David著,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譯(2001)。全球化大轉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及文化的衝擊。台北市:韋伯。
5.李英明(2003)。全球化下的後殖民省思。台北市:生智。
6. Thomas Friedman著(2005)。世界是平的:把握這個趨勢在21世紀才有競爭力。台北:雅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