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數位自造者 (英文)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學組 | ||
課程代碼 | G4460B | ||||
授課教師 | 鄭穎懋 |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年級 | 大一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吃對睡足、身心強健 | |||||
課程概述與目標:在數位科技的榮景裡,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廣度持續變化著,有沒有一門課可以讓學生明顯感受到習以為常的框架;同時,透過玩樂,一步步恢復人人天生都是具有自造能力的設計師,所該有的天真與自信,一路回歸基礎、蓄積突破框架的能量?本課程將營造好奇與探索的氛圍,讓學生宛如前所未見般的觀察周遭的世界,進而將這過程所累積的經驗形塑成創意思考的基礎。過程中將引入相關數位科技素材,讓學生從自身所在的地方開始,充分享受源源不絕的創作概念與製作速成作品的體驗。在這學習與體會的過程中,也將帶領學生走訪台灣各地相關自造者社團,了解在當前潮流中,凝聚志同道合夥伴的核心力量,以及如何一同實踐"想像的出來,就做得出來"的精神。本課程將在學期中、末規劃兩場自造者派對,讓學生恣意揮灑與分享透過玩樂學習的熱力。 | |||||
教科書 | Neil Gershenfeld, Fab: The Coming Revolution on Your Desktop–from Personal Computers to Personal Fabrication | ||||
參考教材 | Keri Smith, The Pocket Scavenger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我的力量 | 探索、觀察、收集、說故事 | 恢復天真,為接下來的創意熱身 |
|
|
3週 |
2 | 材料的有趣 | 接觸、了解數位素材的特性、能耐 | 玩創數位素材的特性、能耐 |
|
|
3週 |
3 | 周遊走訪 | 拜訪熱血、厲害自造社團 | 透過參訪與結盟,了解相關熱血、厲害自造社團的快樂秘訣 |
|
|
3週 |
4 | 自造派對I | 校內分享自造樂趣 | 透過在校內舉辦自造者派對,驗收學生的創意與熱情 |
|
|
1週 |
5 | 我是大頭目 | 自組微型(非本課程修課學生6人)自造社團 | 透過自組微型(非本課程修課學生6人)自造社團的任務,讓學生體驗創意的分享以及熱情的感染力 |
|
|
6週 |
6 | 自造派對II | 突破校園邊界,向外分享自造樂趣 | 自信與熱血 |
|
|
2週 |
教學要點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