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探索人造世界的奇妙材料 (英文) Exploring The Fascinating Materials That Shape Our Man-made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學組 | ||
課程代碼 | G4780 | ||||
授課教師 | 吳錫芩 | ||||
學分數 | 1.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年級 | 大二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 |||||
課程概述與目標: 本課程擬以當代材料科技的類型與變化為主軸,透過「會呼吸的金屬?」、「1+1大於2的綜效複合材料?」、「"性感"的材料?」,依實務現況的真實性問題情景進行探討,了解並解構材料的發展趨勢及其應用,引領學生逐步領略當代材料科技之竅門,開拓學生視野並豐富其想像,進而發展多元知能,奠定科技整合之基礎,盱衡當代材料科技之風貌。藉由課堂討論/活動、寫作與口頭報告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材料解析之能力,激發其創意潛能。 | |||||
教科書 | 自編教材 | ||||
參考教材 | 1. 外文書籍:Journal Articles, TED Talk, Scientific American。 2. 中文書籍:科學人雜誌、Newton牛頓科學雜誌、BBC Knowledge、科學人。 3. Materials Science for Engineers, 5th Edition J.C. Anderson, Keith D. Leaver, Rees D. Rawlings, and Patrick S. Leevers https://ebookcentral.proquest.com/lib/tatung/detail.action?docID=198596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融會貫通(I) |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I) 會呼吸的金屬? |
1. 瞭解材料的發展趨勢、實務現況及應用 2. 認識當代材料科技所面臨之挑戰與問題 (以敏感/反應/感應性材料為例) |
|
|
|
2 | 融會貫通(II) |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II) 1+1大於2的綜效複合材料? |
1. 瞭解材料的發展趨勢、實務現況及應用 2. 認識當代材料科技所面臨之挑戰與問題 (以敏感/反應/感應性材料為例) |
|
|
|
3 | 融會貫通(III) |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III) "性感"的材料 |
1. 瞭解材料的發展趨勢、實務現況及應用 2. 認識當代材料科技所面臨之挑戰與問題 (以敏感/反應/感應性材料為例) |
|
|
|
4 | 觸類旁通,有沒有? | 食、衣、住、行中的奈米在做什麼? | 1. 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2. 體認當代材料科技的變幻之妙 |
|
|
|
5 | 奇思妙想 | 材料的來源?生物體 | 1. 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2. 體認當代材料科技的變幻之妙 |
|
|
|
6 | 牛刀小試 | 主題發想的總討論 模組(二)總複習:專題設計思辯、檢核與討論 |
學習成果初步檢驗 |
|
|
|
7 | 大顯身手(I) | 統合本學期所學,發想如何應用新科技於生活中 個案研究、心得發表、閱讀討論 |
小組專題展演 1.提昇口語表達與思考深度 2.強化報告周延與邏輯 3.落實團隊合作與溝通 4.增進同學口語及書面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批判思考能力 |
|
|
|
8 | 大顯身手(II) | 統合本學期所學,發想如何應用新科技於生活中 個案研究、心得發表、閱讀討論 |
小組專題展演 1.提昇口語表達與思考深度 2.強化報告周延與邏輯 3.落實團隊合作與溝通 4.增進同學口語及書面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批判思考能力 |
|
|
|
9 | 化零為整 期末評量 | 期末反思 材料總整報告 |
專案期末檢核、期末檢討&反思討論 |
|
教學要點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