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漫談生活中的真「材」實「料」 (英文)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學組 | ||
課程代碼 | G4790 | ||||
授課教師 | 吳錫芩 | ||||
學分數 | 1.0 | 必/選修 | 選修 | 開課年級 | 大二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 | |||||
課程概述與目標: 本課程擬以「如何說出好故事」的方式,透過生活中各種現象與真實性問題情景的探討,了解並解構材料應用的原理,可以建構出一個充滿趣味性且信服於人的故事。掌握好當中的模型,不管是之後想要領略當代材料科技,或是了解當代材料科技之風貌,皆可藉由這些步驟開拓視野並豐富其想像,進而發展多元知能,奠定科技整合之基礎。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吧! | |||||
教科書 | 自編講義 | ||||
參考教材 | 1.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 10th edition. William. D. Callister,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8. ISBN-13: 978-1119472070 2. 中文書籍:科學人雜誌、Newton牛頓科學雜誌、BBC Knowledge、科學人。 3. 外文書籍:Scientific American, Journal Articles。 4. Materials Science for Engineers, 5th Edition J.C. Anderson, Keith D. Leaver, Rees D. Rawlings, and Patrick S. Leevers https://ebookcentral.proquest.com/lib/tatung/detail.action?docID=198596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課程介紹 | 課程規劃、實施方式、教材內容介紹、考核方法說明 | 1.明瞭課程設計與教材進度 2.知曉評量方式與課程要求 |
|
||
2 | 材料導論 | 簡介:材料的演變與發展、材料的分類、特性及其應用 | 1.認識材料的演變與發展 2.了解材料的分類、特性及其應用 |
|
|
|
3 | 見"微"知著:結構(I) | 解析壁虎爬行之迷 | 1.學習原子結構與原子間鍵結 2.了解結構與鍵結的關係 3. 團隊建立、培養團隊默契 |
|
|
|
4 | 見"微"知著:結構(II) | 如何蓋出"高"塔? | 1.學習材料的晶體結構(金屬、陶瓷、高分子) 2.了解不同材料間與晶體結構的關係 |
|
|
|
5 | 見微知"著":特性(I) | 要懂得欣賞 .....缺陷美 | 團隊專案建立模型(一):材料選用~真實性問題情景設定與討論 1.學習材料的缺陷種類 2.了解缺陷對材料特性之利弊得失 |
|
|
|
6 | 見微知"著":特性(II) | 大風吹,吹出"缺陷美"? 如何打造"寶"劍? |
團隊專案建立模型(一):材料選用~真實性問題情景設定與討論 1.學習材料的特性分類(如: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強度、延/脆性、硬度) 2.了解材料的機械特性不同 |
|
|
|
7 | 舉"一"反三 | 模組(一)總複習:材料探討與討論 | 1.理解材料製程、結構與特性的連結 2.學習觀察材料間之特點與其差異 |
|
|
|
8 | 舉一反"三" | 模組(一)總複習:專題設計發想、探討與討論 材料初析報告 |
1.奠定比較統整與綜合分析材料之基礎 2.學習從多元角度解析材料 |
|
|
|
9 | 檢核評量 | 反思 材料總整報告 |
專案檢核、檢討&反思討論 |
|
教學要點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