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 Syllabus |
學生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
單元學習活動 Learning Activities |
學習成效評量 Evaluation |
備註 Notes |
序 No. | 單元主題 Unit topic |
內容綱要 Content summary |
1 | PART-I: 課程導入 |
1.課程導入說明:實施方式/上課方式/課程內容介紹/主題式的課程設計
2.課程內容/範圍概述;教科書介紹
3.產業界的機械設計現況
4.機械與電控搭配的必要及其KNOW HOW(給一顆馬達)
6.期末機械設計實作專題規格說明:一部會動/具一定功能的機器:2-3人一組 |
1.了解課程實施方式
2.初步掌握全學期課程內容概況
3.認識教科書的內容及其與課程搭配 |
|
|
1.固座位表—每個月第一次上課從新劃座位
2.不定期小考—全學期4次
3.上課前收手機 |
2 | PART-II 材料力學於機械元件設計之應用--抗拉試驗與機械強度 |
1.抗拉試驗是怎麼做的?
2.介紹抗拉強度、抗剪強度、降伏強度三種機械性質在機械設計上的意義
3.在機械設計上如何應用這些機械性質進行分析?決定尺寸等 |
充分理解材料的各項機械性質,並學會使用於機械設計中。 |
|
|
|
3 | PART-II 材料力學於機械元件設計之應用--疲勞試驗與疲勞破壞 |
1.材料的疲勞現象及其危害。(英國彗星號)
2.疲勞試驗是怎麼做的?如何定義材料的疲勞強度。
3.軸的安裝設計與軸承選用噴射機的故事)
4.機械設計上如何考慮疲勞設計與衝擊負荷
5.安全係數的考慮 |
充分理解材料的疲勞現象,於機械設計中如何考慮疲勞強度 |
|
|
|
4 | PART-III 重要機械元件的設計、選用與分析 |
(1)Blot & Nut /Screw / Power Screw / Ball Screw
(2)Pin & Washer
(3)Bearing
(4)Gear
(5)Spring
(6)Pully & Belt /Timing Belt
(7)Chain & Chain Wheel
(8)Coupling |
學習各種標準機械元件的設計、選用與分析 |
|
|
|
5 | PART-IV:常用運動機構的設計與分析方法 |
1.轉動件及其支撐安裝的設計與力學及變形分析
2.線性運動機構的設計
3.軸的安裝設計與軸承選用
4.鋁擠型構件的機架設計方法 |
學習運動機構的設計與分析方法 |
|
|
|
6 | PART-V 機械系統的驅動元件--馬達與氣壓缸 |
(1)機械設計中的馬達的選用與安裝--與機械工程實驗的馬達控制單元搭配
(2)機械設計中壓缸的選用與安裝氣--與機械工程實驗的氣壓缸控制單元搭配 |
學習馬達與氣壓缸在機械設計中的選用與安裝 |
|
|
|
7 | PART-VI 工程材料與機械設計 |
1.介紹機械設計中常用的金屬材料:鑄鐵、鋼、鋁合金、銅合金
2.介紹機械設計中常用的塑膠材料:生活中的塑膠材料;工程中的塑膠材料 |
學習機械設計中常用的塑膠材料 |
|
|
|
8 | PART-VII 期末專題 |
題目:一部會動的機器:(2-3人一組)
提供馬達驅動模組,使用機構:(1)power screw(動力螺桿);(2)Eccentric cam(偏心凸輪),二選一
提供:Arduino uno Controller + Control code + interface(Key Pad & LCD) 做為控制器 |
從實做中應用課程學習所得設計並製作一部可以操作的機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