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國語文能力表達(一) (英文) Ability Of Expressing In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育 | ||
課程代碼 | G1431J | ||||
授課教師 | 馬偉成 |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年級 | 大一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無 | |||||
課程概述與目標: 條理分明、層次清晰且具個人見解之國語文表達能力,乃係當今在學學生和畢業後投入職場必備的利器。故本課程希望透過思考訓練、閱讀討論、寫作表達、簡報製作、觀點呈現等主題之設計,實際訓練同學們聽、說、讀、寫之能力。希望透過課程涵養與實作練習,開啟學生靈活思辨、觸類旁通的潛力。於提升修課同學文字運用能力之餘,亦期許得以加強修課同學口語表達之準確度,與文學敏感度。進而成為勇於表達、敢於創新的新世代公民,並為新世紀具備競爭力之人才奠定基礎。 | |||||
教科書 | 自編上課講義 | ||||
參考教材 | 張高評《實用中文寫作學》,里仁書局,2004年。 張高評《實用中文寫作學‧續編》,里仁書局,2006年。 馬西屏《文字追趕跑跳碰》,三民書局,2007年。 廖玉蕙《文字編織》,三民書局,2007年。 張高評《實用中文講義》,東大圖書公司,2008年。 余美玲等《大學國文魔法書》(增訂本) ,聯經,2010年。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中秋節補假 | 中秋節補假 | 中秋節補假 | |||
2 | 課程說明 | 1.教材內容介紹 2.考核方法說明 |
1.明瞭課程設計與教材進度 2.知曉評量方式與課程要求 |
|
||
3 | 讀書報告暨筆記 | 讀書報告方法介紹 | 了解讀書報告的撰寫方式 |
|
||
4 | 觀察 | 觀察 | 1.培養重組、整合大量且多樣化訊息的能力 2.學習從多元角度思考、解析問題 |
|
|
觀察作業 |
5 | 國慶日補假 | 國慶日補假 | 國慶日補假 | |||
6 | 閱讀與思考:觀點 | 觀點呈現 | 1.培養詮釋整合、比較推論的能力 2.學習閱讀聯想、反思表達的能力 |
|
|
觀點作業 |
7 | 解說 | 針對某一事件或議題,能簡明扼要說解。 | 1.學習層次清晰、條理分明的表達 2.學習公正客觀、自我創見的表述 |
|
||
8 | 影像創作 | 拍攝3張照片,並串成一則小故事。 | 學習如何構思文意,進而表達之要領。 |
|
|
同學上台報告 |
9 | 期中考 | 國語文能力檢測 | 1.檢視自身國語文程度 2.發現不足與改善缺失 |
|
||
10 | 開箱文(一):如何推銷自己 | 如何推銷自己 | 1.強化思考深度與閱讀廣度 2.奠定比較統整與綜合分析之基礎 |
|
同學上台報告 | |
11 | 開箱文(二):如何推銷自己 | 如何推銷自己 | 1.訓練多元思維與比較聯想 2.提昇口語表達與思考深度 |
|
|
同學上台報告 |
12 | 屬於「我的」心事 | 以桌遊方式呈現表達力 | 1.學習層次清晰、條理分明的表達 2.學習公正客觀、自我創見的表述 |
|
||
13 | 「話」中有「畫」 | 透過圖繪方式,串成一則有內容的文章。 | 1.知曉口語表達之禁忌與界限 2.學習清晰、正確之說話技巧 |
|
|
分組報告 |
14 | 閱讀與表達(一) | 1.分析比較的思維 2.多元觀點的呈現 |
1.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 2.學習多元思維的展現 |
|
||
15 | 閱讀與表達(二) | 透過閱讀,能理解作者思維,並能簡明扼要表達自身想法。 | 1.奠定比較統整與綜合分析之基礎 2.學會從多元角度解析 |
|
|
分組報告 |
16 | 閱讀與分析 | 透過閱讀,能理解作者意涵與傳達的意義。 | 1.學習精要之簡報技巧 2.學習知識統整與概念整合 |
|
||
17 | 期末考 | 學期總測驗 | 1.檢視自身學習成效 2.發現不足與改善缺失 |
|
|
出缺席+課堂參與+經典閱讀 |
18 | 期末考週 | 配合學校集中考試,停課一次 | 配合學校集中考試,停課一次。 |
教學要點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