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中文) 國語文能力表達(一) (英文) Ability Of Expressing In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育 | ||
課程代碼 | G1431K | ||||
授課教師 | 李懿純 | ||||
學分數 | 2.0 | 必/選修 | 必修 | 開課年級 | 大一 |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無 | |||||
課程概述與目標:本課程以「語言表達」、「文字運用」及「應用語文」三面向為教學核心,並配合本校國語文能力表達課程以「閱讀與思考」、「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分析」、「閱讀與整合」等為教學核心訂立「共同課綱」。本課程融入反思寫作暨社區關懷精神,培養反思及社會關懷能力,連結共同課綱之核心概念,創新精進國語文能力表達課程。 | |||||
教科書 | 自編講義 | ||||
參考教材 | 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大同之道,通識之境—以校園及附近之人文與自然生態為核心的通識教育》(皇城廣告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 大同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走讀中山北路》(皇城廣告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2月)。 淡江大學〈中國語文能力表達〉研究室編:《創意與非創意表達》(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8月)。 高柏園主編:《中國語文能力表達課程教科書修正稿》(九十二年行政院教育部補助提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中國語文能力表達」課程整合、研發暨教學改進計畫)。 李天命:《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臺北:鵝湖月刊雜誌社,1993年3月)。 早川:《語言與人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0月)。 葉保強、余錦波:《思考與理性思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5月)。 大學國文教材編輯室:《大學國文魔法書》(臺北:聯經,2010年1月)。 張高評:《實用中文學講義》(臺北:三民圖書有限公司,2013年)。 孫永忠:《應用文》(臺北:洪葉出版社,2008年)。 |
課程大綱 | 學生學習目標 | 單元學習活動 | 學習成效評量 | 備註 | ||
週 | 單元主題 | 內容綱要 | ||||
1 | 課程說明 | 課程綱要、授課方式之說明與規範 教學實踐計畫內涵說明(生命故事、服務學習、社區關懷等概念導入) |
能理解課程內容、考核方法 |
|
|
|
2 | 閱讀與思考 —自我敘事 | 語文的思維運作與使用問題 | 能強化學習者的閱讀與溝通表達能力 |
|
B205 | |
3 | 閱讀與思考 —自我敘事 | 自我理解:道德兩難困境 從兩難選擇瞭解自我 |
激發學習者感受並思考道德影響可能性的閱讀思考 |
|
|
道德情境作業10% |
4 | 閱讀與思考 —自我敘事 | 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差異群體 | 激發學習者感受並思考道德影響可能性的閱讀思考 |
|
||
5 | 閱讀與思考 —自我敘事 | 我能友善差異群體/視障者嗎? | 激發學習者感受並思考道德影響可能性的閱讀思考 |
|
|
閱讀反思單10% |
6 | 閱讀與寫作 —多元構思 | 自己的筆記自己練習 | 能增進學習者的敘事能力 |
|
遠距教學週 10/14(三)-20(二) | |
7 | 閱讀與寫作 —多元構思 | 牛埔主題閱讀與發想 (中山北路前段風情錄) |
能提升學習者對於文化資產之感受與關懷能力 |
|
||
8 | 閱讀與寫作 —多元構思 | 經典閱讀寫作 | 能使學習者精熟寫作技巧 |
|
|
經典閱讀心得15% |
9 | 期中考 | 期中考(集中考試) | 期中考(集中考試) |
|
國語文能力 檢測20% | |
10 | 閱讀與寫作 —多元構思 | 人人都是文案高手 | 能使學習者精熟寫作技巧 |
|
|
文案練習 |
11 | 閱讀與寫作 —多元構思 | 地景閱讀與寫作(走讀中山北路) | 能提升學習者對於文化資產之感受與關懷能力 |
|
|
牛埔地區踏查 |
12 | 閱讀與分析 —多元構思 | 啟明學校視障者議題暨服務學習演講 | 能掌握發表技巧,以增強口說表達能力 |
|
||
13 | 閱讀與整合 —多元構思 | 臺北市立啟明學校服務學習 | 能使學習者體驗盲生的生活感受,並學習服務實的相關知識 |
|
12/4(五)8:00 啟明學校集合 | |
14 | 閱讀與整合 —創意分析 | 海報發表(視障者在牛埔) | 能增進學習者的敘事能力 |
|
|
繳交發表海報25% |
15 | 閱讀與分析 —創意分析 | 多元構思:談故事的敘述立場 從羅生門談如何說故事 |
能使學習者了解故事改寫之技巧 |
|
||
16 | 閱讀與分析 —創意分析 | 多元構思:團隊創發故事結構 團隊重構練習創作故事 |
能使學習者了解故事改寫之技巧 |
|
||
17 | 閱讀與反思 | 課程總反思 | 課程總反思 |
|
|
課程總反思20% |
18 | 期末考週 | 期末考週 | 期末考週 |
教學要點概述: |